第二百六十二回 处心积虑(上)(1/2)

要打听一件事情,尤其是江湖中的事情,去阅星楼总不会让人失望,何况赵承宗去了还不用花钱,真可谓划算的很。

其实妙笔生此刻也正想找赵承宗说一些事情,虽然大多时候妙笔生都一直装个糊涂,但对于赵承宗的谋划举动,他却是看的心知肚明的。而他此次与司马重城等人去西台挂月峰,乃临时决定,且一路急速进发,远在晋北的拜剑山庄却如何能够早早得知并及时赶到的呢?

但有些话妙笔生又不愿说的太明白,或者索性等着赵承宗问,毕竟他可不愿赵承宗再像上次那样大发雷霆。

“把拜剑山庄及元宗谅的记载都说来给我听。”赵承宗开门见山的说道。

妙笔生在挂月峰上见识了元宗谅先后击败司马重城和太虚观三清后,也是对他卓绝武功赞叹不已,便一回来就查阅所有与拜剑山庄相关的典籍。如今赵承宗也问及于此,却正好少了许多麻烦事情。

但拜剑山庄行事毕竟太过低调,近百年来竟然没有参加任何一场武林聚会的记录,也鲜见与其他门派高手对决的记载。唯一可寻的地方,一是其封禅新掌门的时间人选,被临近村民传颂;二是从巨剑门的典籍能找出二者同源的关联。

而关于元宗谅的记录,就更是少之又少,甚至连其年岁都无法查得,阅星楼只能依据掌门更迭时候所见粗略推算记载。赵承宗细细研读,大致有两点收获:第一是元宗谅于一十四年前登上拜剑山庄掌门之位;第二是彼时的元宗谅年轻俊朗,但武功修为已远胜同龄之人。

但其中关于传位比试的一句简短记载却让赵承宗眼前一亮:其人屡有回剑如风,每每出其不意。

妙笔生见赵承宗如此细致阅读此段文字,便也凑过去看了起来,这一看才惊醒道:“原来他是昆仑弟子。”

而这也正是赵承宗发觉的,如果元宗谅是昆仑派出身,又是十六年前才去拜剑山庄,那就可以从昆仑派查起,必定能找出一些线索来。不待赵承宗说出,妙笔生便又开始翻越昆仑派的相关典籍,却发现十六年前昆仑派正巧出了一件大事。

“承宗哥哥,你看。”妙笔生指着典籍上的文字警觉说道。

赵承宗夺过典籍细细一看,却是忍不住眼前一亮起来。虽然典籍上只记载了当年昆仑派发生的一场变故,但却足以让他猜出一些门道来。剩下的事情便是找出昆仑派弟子详加追问便能彻底弄清原委了。

而说到昆仑派弟子,前来参加武林大会的莫逆自然最合适不过。但问题又在于他被指定为与杨湛关系密切,众人对昆仑派的看法已经等同慈航庵,再见面之时必定会大打出手,却如何才能做到既不影响声讨昆仑派,又能得到当年的信息呢?

这些事情快速的在赵承宗脑海里回转,稍许他便有了主意。但是所有的这一切他又不想妙笔生来插一脚,便不显山露水的将相关典籍再翻了一遍,最后才不置可否的说道:“这元宗谅果然藏的深,看来不费些功夫是无法弄清他身世背景来的。”

妙笔生只觉得有些诧异,但随即也点头赞同。而赵承宗却顺水推舟说道:“拜剑山庄本就是武林一大隐秘,若能探清其中曲折,对阅星楼也是一大好事。”

妙笔生自挂月峰亲眼见识了元宗谅的过人武功后,也是对他深感兴趣,不用赵承宗说,他也会花大力气去查个究竟。

“我对元宗谅这个人也十分好奇,不如这样,你这段时间再去一趟山西,最好能详细的调查出他的生平事迹。”赵承宗殷切说道。

妙笔生刚从晋北回来,如今又要马不停蹄的奔赴回去,心里自然是不情愿的。但赵承宗这般殷殷托付之下,他又难以回绝,便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这段时间大家四处奔波,今日难得与承宗哥哥会面,何不在阅星楼浅饮几杯?”妙笔生和声说道。

赵承宗却似乎并无此般雅兴,只略略说道:“山庄事务繁多,如今司马盟主又伤重,我还得去招待那各路英雄。”

迎龙山庄能有什么事情?各路武林人士也照样在临安城好吃好住,又哪里需要刻意去招待?赵承宗这般说辞无非只是推脱罢了。这一点妙笔生自然心知肚明,却怎叫他心里好受?

赵承宗看出妙笔生面露忧伤之色,便顿了顿说道:“你也不要想的太多,待我把事情理顺了,到时候再与你把酒言欢,岂不更加尽兴?”

这样一句平淡话语,却听得妙笔生心中激动,若他真能放出时间来陪自己饮宴,该是何等美妙的事情?但妙笔生却认真的说道:“承宗哥哥是个说话算数之人,可务必记得今日对我所作的承诺。”

赵承宗只得不耐烦的点点头,心中却想到:“待我大事一成,笙歌饮宴自是寻常事情,到时再叫上你也算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