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群雄归心(1/1)

众人不禁对这个青年人刮目相看,只因他是红莲教弟子。红莲教始创于安史之乱,以祈求太平,庇佑众生为教义,经两朝发展,如今已遍布湘、赣、闽越诸地,教众信徒众多。尤其是那红莲教主司马重城,堪称隐世之高人,只是红莲教亦教亦派,常以方外居处,外人对其更多只是道听途说,如此便更加显得神秘起来。

经此一试,众人对赵承宗的武功修为啧啧称奇。高致远见此情形,虽没有更多的办法,但委实不想兄长首领之位旁落,便站出来说道:“赵庄主神功盖世自然无人能及,然我等现在行军打仗,必须内外兼修,小弟不才,略习射艺,特来献丑。”语毕一个翻身跃入场外,扎稳马步后,取出背上银色巨弓,长喝一声后便将这百石之功拉至圆满,引得全场皆齐齐喝彩叫好。高致远瞄准当空雁阵放出一箭,只见白羽箭破空而去,不一会便有人从远处捡回一只中射大雁。众人无不夸耀赞绝,高致远于是得意洋洋的看着赵承宗。

“高家二兄弟箭法一绝,今日果然大开眼界。”

被赵承宗在众下属面前如此夸赞,高致远着实脸上有光,难免要沾沾自喜起来。

只见赵承宗走向高胜寒,向其借来金色铁铉弓,又走下台来。众人无不好奇期待,皆睁圆了眼睛盯着他。此弓比银色巨弓更加粗大,非过人臂力而不能开弓,放眼当今江湖之射箭高手,也就只有其兄长能用,高致远不禁暗暗得意。却见赵承宗不急不缓的来到场中央,忽然一个转身便完成开弓射箭,待众人反应过来时候,已经有飞雁中箭从天而降。场中立刻有人跑去捡来,了不得,赵承宗以一支箭连中两只大雁。高致远骇然不已,唯有深深折服。

“今日我于雁阵中射下双雁,纯属运气上佳,高家兄弟不必愧疚。倒是高家兄弟千里传音的绝学赵某今生都无法胜出,驯马之术我亦自愧不如。”一席话下来,高致远顿时拜服在地,再无人敢质疑赵承宗了。

“行军打仗,自然不比江湖单打独斗,对于时势掌握需十分准确,尤其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赵承宗随即说道:“这一点高首领做的非常到位,故而时有斩获。但是恕我直言,咱们初来此地,而金贼据此久已且人数众多,我们以寡敌众实难有更大作为。”

赵承宗一席话深得高家兄弟认同,北上这几年吃过的亏,他们比谁都清楚。场下义士也颇为认可,但该如何办,却谁也拿不出主意来。一来是朝廷与金兵时战时和,政策动向不明让义军十分的掣肘;二来是缺乏后源,朝廷无论战时和时,都不会允许有强大的地方武装存在,江湖门派亦然。兵源只靠各路义士来投,殊为不易。

“我知道东有泗州石横生八百勇士、西有大散关薛自在上千豪强,其他游勇亦不计其数,如能联合纵横,必能大有作为。“赵承宗指着地图分析道,众人亦频频点头赞同。

“但是我等去投,做何职位?”“人家会否接纳我们?”场下顿时便有许多疑问出来。

“诸位稍安勿躁,我等抗金所为何事?乃是以男儿之躯许国,薛自在、石横生等也一样。我等皆有共同的目标和敌人,所以一定能够联合。再者,未必需要我们前去,咱们可以让他们来投奔我们。“赵承宗看着地图一边思索一边说道。

众人似乎不以为然,高家双雄亦觉得难以置信,毕竟自己的队伍不过三五百人,且过往功绩亦不如上述豪强光彩,让他们来投自己,实在不大现实。

赵承宗早已料到大家会有这样的反应,便将自己的看法和盘托出:“薛自在、石横生的实力确实比我们强,但据我所知,薛自在所在的大散关不仅要抗击金贼,还要抵御西夏袭扰,时常陷入两面交锋之境,难于持久有效制敌;而泗州石横生所部直面金贼大部队,区区八百人终究是杯水车薪,稍有大战即有覆灭的危险。相信这些情况他们也是明白的。反观咱们七里镇,正面金贼压力不算太大,而此去百余里便是金贼主要粮仓之一,可大有作为。”

“赵庄主所言不虚,前阵子贼寇压境,若非朝廷部队赶来,石横生那八百人只怕无人能还。但是他们来投,我们高家军如何定位,兄弟们一直跟随高老大,只怕听不得他人使唤;而薛、石二人想来也不愿甘于人下吧?”高致远终于讲出合并部队的最大困难。

“这个简单,只要赵庄主担任首领一职,论武功声望自是无人不服。”高胜寒旧话重提,看来他是打定主意要将首领让与赵承宗了。高致远和众人经过刚才一看比试解说,皆知赵承宗文治武功非常人所及,便都默许了。

“赵某有言在先,我此行只为杀敌,不为功名,高老大切莫再提此事。”赵承宗言辞切切,主意已决。

高胜寒只好作罢,但如果赵承宗不担任首领,前来投奔的英雄如何能服高家双雄调度呢?这着实是个问题。

“承蒙诸位不弃,赵某担任军师一职如何?”赵承宗思索片刻之后答道。

“此举甚妙!”高致远脱口而出。妙在哪里?大家都没有反察觉。只有高胜寒明白,赵承宗屈居军师之职,乃是力鼎自己。因为众英雄来投之日,看到堂堂迎龙山庄庄主,打遍各路豪杰的赵承宗竟然也是自己的部属,必定愿意心悦诚服的听从高家号召。高胜寒遂向赵承宗深深一拜,以示感激。高致远亦向赵承宗作辑。

计划安排好之后,便是劝说薛自在、石横生等人来投的问题。或许这本不算什么问题,但在行伍之间要找出文采卓著之辈,便就难于登天了。而这一点,却难不倒赵承宗,一盏酒的功夫,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就面世了。高家兄弟相互勘阅,不禁拜读起来,顿时觉得文字之间寓情于礼,豪气冲天。

“赵庄主文武全才,世所罕见。这篇义文发出去,想必薛、石等人必然来投。”高胜寒叹道。

赵承宗亦不做谦虚,只在一旁得意的点头。此时的赵承宗,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满腹经纶的才子,在一帮武夫之间超然而出。

确如赵承宗料想的一样,其他各路义军人马在收到义文后纷纷赶赴七里镇汇合。一时之间,小小的七里镇便囤积了成千上万的抗金义士,场景蔚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