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 章第三类接触(1/2)

其实日本的科幻文学在这个年代的展要胜于中国,这一点就连岩上治都很清楚。

说起来相对于中国的科幻文学的开端是由自己独立展起来的,日本的科幻文学根本就是直接吸收和延续了西方的科幻体系。

二战之后,有一个日本人在为美军基地清理垃圾时,看到了美国大兵们丢弃的科幻小说,他被这些花花绿绿的小说封面和内容所吸引。然后这个叫做矢野彻成曾经参加过侵华战争的小日本翻译了很多的西方科幻经典作品。

而就是矢野彻成所翻译的科幻作品让日本人开始喜欢上科幻,并涌现一大批日本的本土科幻爱好者和科幻小说作家。

而经过几十年的展,到了1984年,日本的科幻已经在美国科幻的基础上开始了他们自己的新篇章。他们的作家星新一是世界科幻界的知名作家,后世那部动漫《名侦探柯南》的主角名字工藤新一就是据此命名;还有被日本人称为“日本科幻推土机”的小松左京,一部《日本沉没》轰动了全日本,行量高达四百万册之多,就连中国也在文革时期引入了这本小说。

岩上治之所以认为东方科幻文学展的关键在中国,是他看到了日本除了星新一、小松左京等寥寥几个科幻作家之外,其他日本科幻作家的作品真的是惨不忍睹。而且受日本国的地理影响,日本的科幻作品有意无意的太过重视民族传统和生存危机,像《日本沉没》这样的作品时无法得到世界科幻界的认可和赞誉的,太有地域局限了。

而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不仅科幻的展道路是独立于西方世界的,就是科幻文学的繁荣也着实不凡。

其实早在五六十年代,中国的科幻文学已经爆出了非常大的能量,像《珊瑚岛上的死光》、《小灵通漫游未来》等作品其实都是在六十年代初就已经完稿的。

如果没有那十年的停滞,恐怕中国的科幻小说并不仅仅像现在这样繁荣,早已如同美国的科幻一样爆出巨大的能量来了。

这才是岩上治为什么创立中国科幻文学研究会的真正原因。

岩上治作为中国科幻文学研究会的会长。自然与日本的科幻界人士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这不,当他惊喜的现了戈文的《乡村教师》之后,就立即迫不及待的来到了同在京都的《宇宙尘》编辑部。

……

“岩上君,感谢你能将这篇小说交给我们《宇宙尘》。实在是太感谢了!我的说这篇《乡村教师》真的太棒了!这篇小说已经把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完美的讲述了出来!这样的文章应该尽快让我们的国民阅读到!”

“柴野君,费心了!这篇中国的科幻小说确实优秀,绝对达到了星新一前辈的那个水准!虽然这篇小说中所歌颂的乡村教师这个职业,我国并没有,可是日本同样有教师!我日本国能否变的强盛绝对离不开学生。离不开那些传授学生知识和文化的教师!”

岩上治抒着自己的感受,“我在翻译这篇小说的时候也很惊奇,这样的文章简直就是为我们日本国的读者所创作的,没有一点的陌生和隔阂,这是我翻译了这么多中国的科幻小说中,从来没有过的感受。非常的流畅,非常的迷人!”

听到岩上治的感叹,《宇宙尘》的总编辑柴野拓美点了点头,“不错,毕竟我们亚洲的文化很接近。比起那些西方的科幻会更有代入感……”

柴野拓美说着说着就朝着岩上治弯下腰鞠起躬来:“这次多亏岩上君把这篇小说带来,我马上安排编辑将这篇小说插入这一期的《宇宙尘》中,等后天就可以让全国的读者欣赏到这篇优秀的作品了!实在是太感谢了!”

“哪里哪里,应该是我麻烦柴野君了!”

“嗨咿~”

……

1957年创刊的《宇宙尘》杂志是一本科幻同人杂志,在现在日本所有的科幻类杂志、报纸中,每月15日行的《宇宙尘》杂志是资格最老,那些享誉全日本的科幻作家们的科幻生涯,几乎有半数以上都是从在《宇宙尘》上表自己的科幻小说开始的。

在八十年代的日本,最大的两家科幻期刊,除了《sf杂志》之外。就是《宇宙尘》了,一般的科幻新秀都是先在《宇宙尘》上表处女作,等得到大众的认可之后,然后晋升到《sF杂志》上表作品。而就连《sf杂志》的行量都没有《宇宙尘》的销量多。

1984年1月15日。最新一期的《宇宙尘》登上了各大书店和报亭。

与以前行过的《宇宙尘》不同,这一期的《宇宙尘》在封面上用极其夸张的标志写下了“中国最优秀的科幻作品”“乡村教师”“知识掌握命运”几个日文。

上午八点。

东京涉谷。

路边等候巴士的站点。

络绎不绝的上班族,或是坐在座椅上,或是站立在附近,等着公共汽车的路过。

一名夹着公文包的年轻人左等右等,依然没有等到自己的公交车。

年轻人无聊的四处张望着。然后他看到了车站附近的报亭。

年轻人的眼睛一亮,然后走到报亭前,看了一眼摊在外面的花花绿绿的杂志,微笑着向报亭的老板问道:“请问今天出版的《宇宙尘》有吗?”

报亭老板正在用干布子擦拭着杂志封面上荡着的尘土,听到有人要买杂志,立刻停下手头上的活计,抬头笑着说道:“有的,有的。”

年轻人一边付钱给报亭老板,一边接过来杂志。

然后他就被《宇宙尘》的杂志封面所吸引——

中国最优秀的科幻作品?乡村教师?

中国的科幻小说吗?好奇怪!

本来打算回到站牌下的年轻人低声的嘀咕着,然后翻到了有戈文的《乡村教师》的那一页——

这几百年前就在欧洲化为尘土的卓越头脑产生的思想,以浓重西北方言的童音在二十世纪中国最偏辟的山村中回荡,就在这声音中,那烛苗灭了。